跳转至

浙大简史

2024年是浙江大学建校127周年。

浙大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897年创办的“求是书院”,其沿革历程见下图。在127年发展历程中,浙江大学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:溯源求是(1897-1928)、探求崛起(1928-1952)、调整发展(1952-1998)、争创一流(1998至今)。

发展历程

溯源求是(1897-1928)

清光绪二十三年四月二十日(1897年5月21日),求是书院正式开学。杭州知府林启兼任求是书院总办。其中“求是”二字最早出自《汉书·河间献王传》中“修学好古,实事求是”语。求是书院是在甲午后维新浪潮中为救亡图存而成立的一所新式学堂,是国人自办的最早的新式高等教育机构之一,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。

学院几经易名,分别曾称“浙江求是大学堂”、“浙江大学堂”、“浙江高等学堂”、“浙江高等学校”。曾培养出蒋方震、何燏时、邵飘萍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先进知识分子。

1927年7月15日,国民政府在求是书院原址成立国立第三中山大学,合并了浙江工专与浙江农专为工学院与劳农学院,又于1928年成立了文理学院,蒋梦麟任校长。

探求崛起(1928-1952)

国立浙江大学时期是浙江大学办学史中辉煌的一段历史时期,特别是著名科学家、教育家竺可桢出任校长以后,浙江大学秉承“求是”精神,逐渐成为一所以“东方剑桥”之誉闻名于世的高等学府,成为中外高等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。

1928年5月,学校更名为“国立浙江大学”,汇集了陈建功、苏步青、束星北、贝时璋、蔡邦华等一批名师大家。1936年4月,竺可桢就任浙江大学校长。抗战爆发后,为保存知识与文明的火种,浙江大学被迫西迁,完成了“文军长征”的壮举,全程2600余公里,历经9年,足迹踏遍浙、赣、湘、粤、桂、黔6省。

初迁浙江建德

1937年9月21日,浙江大学一年级新生迁往天目山禅源寺,11月11日开始,浙大师生分三批出发,迁往120公里开外的建德,下旬一年级也迁往建德与本部汇合。在此期间,浙江大学协助浙江省图书馆将文澜阁的《四库全书》迁移,并实行了导师制。

二迁江西吉安、泰和

1937年底,日军占领杭州,浙大师生被迫从建德启程赴赣,于1938年1月抵达江西吉安,2月又迁往泰和。西迁过程中,由于医疗卫生条件极差,竺可桢校长次子竺衡与夫人张侠魂感染疾病,相继病殁。

三迁广西宜山

1938年8月,浙大再次西迁,迁往广西宜山县。在日军的炮火声中,浙江大学确立了“求是”的校训,谱定了校歌,实现了精神上的浴火重生。从此,求是精神成为浙江大学攀登科学与教育高峰的不竭动力。

四迁贵州遵义、湄潭

1940年2月,浙大师生迁到贵州遵义、湄潭等地,开启了长达7年的稳定办学时期。在西迁过程中,浙江大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,截至1946年初,已有7个学院26个学系,汇集了马一浮、丰子恺、钱穆、王淦昌、苏步青、陈建功、谈家桢、竺可桢等一系列大师名家,培养出李政道、程开甲、谷超豪、叶笃正等优秀人才。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李约瑟曾多次考察浙江大学,盛赞浙江大学为“东方剑桥”。

抗日战争结束以后,浙江大学师生分批返杭。1949年5月3日,杭州解放。

调整发展(1952-1998)

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,浙江大学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。在近半个世纪的办学中,同根同源的浙江大学、杭州大学、浙江农业大学、浙江医科大学均取得了较大的发展,全部通过211工程预审。

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,浙江大学部分院系调整至其他院校,部分院系单独建校并发展成杭州大学、浙江农业大学、浙江医科大学,原浙江大学仅保留机械、电机、土木、化工四系。

浙江大学在1952年经历的院系调整 浙江大学院系调整调入状况如下:
  1952年2月,杭州之江大学的土木、机械两系并入浙大。
  1953年,厦门大学的电机、土木、机械三个系各一部分并入浙大。
浙江大学院系调整调出状况如下:
  理学院数学系、物理系、化学系、生物系分别并入复旦大学数学系、物理系、化学系、生物系。
  理学院药学系并入上海第一医学院(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)。
  理学院地理系分别并入华东师范大学,地理系气象组调入南京大学气象系,地理系全体学生调入南京大学。
  文学院人类学系并入复旦大学生物系。
  文学院部分师生调入北京大学、华东师范大学,部分并入浙江师范学院(后改名为杭州大学,1998年回归浙大)。
  医学院与浙江省立医学院合并组建浙江医学院(后改名为浙江医科大学,1998年回归浙大)。
  农学院森林系和东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为东北林学院(后更名为东北林业大学)。
  农学院畜牧兽医学系及农业化学系土壤肥料组并入南京农学院(后更名为南京农业大学)。
  农学院农业化学系农产品加工与制造组并入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(后独立为无锡轻工业学院,复更名为江南大学)。
  农学院农业经济系并入北京机械化农业学院(后更名为中国农业大学)及南京农学院(后更名为南京农业大学)。
  农学院未调整部分独立为浙江农学院(后改名为浙江农业大学,1998年回归浙大)。
  工学院航空系与南京大学、交通大学航空系合并组建华东航空学院(后并入西北工业大学)。
  工学院电机系无线电通讯及广播本科专业调入南京工学院(后更名为东南大学)。
  工学院电机系有线电(市内电话)、热处理2个专修科调入交通大学。
  工学院土木系水利组并入华东水利学院(后更名为河海大学)。
  工学院土木系铁路、测量专修科并入同济大学。
  至此,调整后的浙江大学只保留工学院电机、化工、土木、机械四系,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业大学。

在院系调整后,浙江大学形成以工为主、理工结合的办学新布局,跻身全国前列;杭州大学形成文理为主、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格局;浙江农业大学形成以农为主,多科协调发展的特色;浙江医科大学建设成为多科性医科大学,建成多所附属医院。世界第一台双水内冷发电机、拍摄原子弹爆炸图像的高速摄影机、硅单晶制备技术、敦煌学研究等卓越成果均产自该时期,浙江大学“创新”的校训也在该时期确立。

争创一流(1998至今)

为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,中央决定合并组建新浙江大学。1998年9月15日,原来同根同源的浙江大学、杭州大学、浙江农业大学、浙江医科大学正式合并,成为新的浙江大学。四校合并以来,浙江大学大力推进实质性融合,抢抓机遇,应对挑战,为创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“综合型、研究型、创新型”一流大学打下了扎实基础。